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5G技術加持下 人工智能芯片行業有望乘勢而上
2022年01月20日 10:15:30
來源:儀表網 點擊量:27488

人工智能的各類應用場景,從云端溢出到邊緣端,或下沉到終端,都離不開人工智能芯片對于“訓練”與“推理”任務的高效支撐,5G技術推動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發展。
【化工儀器網 前瞻趨勢】導讀:作為人工智能行業的基礎,未來隨著我國5G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的普及,人工智能芯片行業有望乘勢而上。

人工智能的各類應用場景,從云端溢出到邊緣端,或下沉到終端,都離不開人工智能芯片對于“訓練”與“推理”任務的高效支撐,5G技術推動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發展。
5G技術推動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發展
5G是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特點的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是實現人機物互聯的網絡基礎設施。
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AI在智能安防、無人駕駛、智能手機、智慧零售零售、智能機器人等幾大行業不斷落地,工信部發放5G商用牌照,人工智能和5G將引爆下一輪智能化熱潮。
當前,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創新活躍,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正驅動社會進入萬物互聯時代,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作為人工智能行業的基礎,未來隨著我國5G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的普及,人工智能芯片行業有望乘勢而上。
人工智能芯片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石;是驅動智能產品的大腦;是數據、算法、算力在各類場景應用落地的基礎依托,近年來,我國制定相關政策發展人工智能芯片行業。
政策支持,國產人工智能芯片市場發展迅猛
芯片產業是整個信息產業的核心部件和基石,是國家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我國芯片高度依賴進口使得整個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因此,近年來國家高度關注人工智能芯片產業的發展,相繼發布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為芯片行業建立了優良的政策環境,促進芯片行業的發展。
具體來看,2015年,《 中國制造2025》提到,2020年中國芯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50%;《“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中,支持發展核心芯片、高端服務器研發和云計算、大數據應用;2016年,《“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對人工智能芯片發展方向提出多項要求,井促進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的推廣落地;
2019年,《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中,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特點,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特點,探索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2021年,《“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到,“十四五”期間,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將著重構建開源算法平臺、并在學習推理與決策、圖像圖形等重點領域進行創新,聚焦高端芯片等關鍵領域。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人工智能芯片行業快速發展,“中國芯”正在崛起,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人工智能芯片是面向人工智能領域而專門設計的芯片,其架構和指令集針對人工智能領域中的各類算法和應用作了專門優化,可高效支持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和傳統機器學習等智能處理任務。
如今,人工智能芯片已成為科技、產業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學界力爭從各種不同的技術路線對AI芯片性能提升進行探索,世界各地也涌現出了諸多各有側重點的AI芯片公司,從算法、架構、硬軟件等不同的維度去實現高能效的AI計算。
隨著大數據的發展,計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近兩年迎來了新一輪的爆發。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約為184億元。未來5G商用的普及將繼續催生人工智能芯片的應用需求,中國人工智能芯片行業將快速發展,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因此,在5G技術、政策、市場等合力作用下,人工智能芯片行業有望乘勢而上。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擬于今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2025-05-09 13:22:18
-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安全生產考核巡查辦法》。2025-05-08 14:28:09
-
浙江省科技廳發布《浙江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旨在強化基礎研究,促進學科發展,推動人才培養,自2025年6月1日...2025-05-08 10:13:58
-
關注這15類重點情形!三部門聯合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
近日,三部門聯合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為期半年,結束后轉為常態化機制。2025-05-07 13:47:13 -
國家能源局近日公布一季度能源發展情況,支持民營企業提升發展動能,加快能源領域民營經濟發展。2025-05-07 13:29:21
-
日前,經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評審并公示,對2025年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項目名單予以公布。2025-05-07 10:44:28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