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氣相色譜儀作為實驗室的核心分析設備,其穩定性與準確性直接影響實驗結果。日常維護保養不僅是延長儀器壽命的關鍵,更是確保分析數據可靠性的基礎。通過科學規范的維護流程,可有效降低故障率,提升檢測效率。
一、系統清潔:從進樣口到檢測器的全面呵護
進樣口是污染的“重災區”,需定期更換隔墊、襯管及分流平板,防止樣品殘留導致鬼峰。建議每運行100次樣品后進行一次深度清潔,使用專用溶劑清洗襯管內壁,并用氮氣吹干。色譜柱作為分離核心,需根據使用頻率定期老化:新柱建議在低于最高使用溫度20℃的條件下老化4-8小時,老化時保持載氣流通以去除殘留溶劑。檢測器如FID需每日檢查氫氣、空氣及尾吹氣流量,確保火焰穩定;TCD則需定期校準熱絲電流,防止靈敏度漂移。
二、氣體管理:純度與壓力的雙重保障
載氣(如氮氣、氦氣)的純度直接影響基線穩定性,建議使用99.999%以上的高純氣體,并安裝氣體凈化器以過濾水分、氧氣等雜質。每日檢查氣體壓力表,確保載氣壓力穩定在0.4-0.6MPa范圍內,避免因壓力波動導致峰形畸變。對于氫氣發生器,需定期更換電解液并檢查排水系統,防止水汽進入氣路。
三、電子元件防護:環境與操作的雙重規范
儀器應置于溫度15-30℃、濕度30%-70%的無塵環境中,避免陽光直射或強電磁干擾。每日開機前檢查電源線及信號線連接,確保無松動或破損。定期清潔儀器外殼及鍵盤,使用防靜電布擦拭,防止灰塵積累導致電路故障。對于長時間不使用的儀器,建議每周開機運行一次,保持電子元件活性。

四、耗材管理:及時更換避免隱患
隔墊、襯管等耗材需根據使用頻率定期更換,一般建議每運行50-100次樣品后更換一次。色譜柱的老化程度可通過峰形變化判斷,當出現拖尾峰或基線噪聲增大時,需及時老化或更換。檢測器燈絲壽命有限,建議每年檢查一次,發現亮度降低時立即更換。
熱電氣相色譜儀的維護保養需從細節入手,通過系統清潔、氣體管理、電子防護及耗材管理四大環節,構建全面的維護體系。只有將日常維護融入實驗流程,才能確保儀器長期穩定運行,為科研與生產提供可靠保障。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