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生小鼠視網膜活體電轉化技術為視網膜發育及疾病研究提供關鍵手段。研究借助威尼德 Gene Pulser 830 方波型電穿孔儀,優化電轉化參數,實現外源基因在新生小鼠視網膜的高效遞送與表達,顯著提升轉染效率,為視網膜相關基礎研究及轉化醫學提供可靠技術平臺。
引言
視網膜作為視覺信號傳遞的關鍵組織,其發育機制及疾病發生機理的研究一直是眼科領域的熱點。新生小鼠視網膜處于快速發育階段,此時進行基因操作可有效研究基因在視網膜細胞分化、遷移及功能建立中的作用。然而,傳統的基因遞送方法在活體視網膜操作中存在效率低、細胞損傷大等問題,難以滿足精準科研需求。
電轉化技術通過脈沖電場瞬時改變細胞膜通透性,使外源核酸等大分子進入細胞,在活體組織基因遞送中展現出優勢。威尼德 Gene Pulser 830 方波型電穿孔儀憑借其先進的方波脈沖技術、智能監控系統及靈活的參數設置,為新生小鼠視網膜活體電轉化提供了高效精準的解決方案,助力科研人員突破傳統技術瓶頸。
材料與方法
1. 實驗動物
出生后 0-2 天(P0-P2)的 C57BL/6J 新生小鼠,由本實驗室 SPF 級動物房提供,飼養環境溫度(22±2)℃,濕度 50%-60%,12 小時光照 / 黑暗循環。
2. 主要試劑
質粒 DNA(含目的基因 GFP,由本實驗室構建)、某試劑(用于配制電轉緩沖液,含 NaCl、KCl、葡萄糖等成分,pH 值調至 7.4)、麻醉劑(異氟烷,用于小鼠麻醉)、消毒試劑(75% 乙醇)。
3. 主要儀器
威尼德 Gene Pulser 830 方波型電穿孔儀、體視顯微鏡(某品牌,用于手術操作觀察)、顯微注射針(外徑 10-15μm,用于質粒注射)、恒溫加熱板(維持小鼠體溫)。
實驗步驟
1. 小鼠麻醉與固定
將新生小鼠置于含異氟烷的麻醉盒中,誘導麻醉后轉移至恒溫加熱板上,保持體溫穩定。使用膠帶輕輕固定小鼠頭部及四肢,確保手術過程中小鼠體位穩定。
2. 視網膜定位與質粒注射
在體視顯微鏡下,用微量上樣針吸取含目的基因的質粒 DNA(濃度為 1-2μg/μL),從小鼠眼球顳側角膜緣處進針,緩慢將針尖插入玻璃體腔,避開晶狀體,準確將 5-10μL 質粒溶液注射到視網膜下腔。注射過程中注意控制進針深度和速度,避免損傷視網膜組織。
3. 電穿孔參數設置與操作
威尼德 Gene Pulser 830 方波型電穿孔儀采用預編程優化系統,針對新生小鼠視網膜組織特點,選擇哺乳動物細胞轉染模式,調用內置的視網膜細胞推薦參數:方波脈沖,電壓根據小鼠年齡及眼球大小調整(一般為 50-80V),脈沖時長 10-20ms,脈沖次數 3-5 次,脈沖間隔 1-2s。
將定制的鑷子型電極(電極間距 1-2mm,表面經絕緣處理,避免電流泄漏)輕輕夾住小鼠眼球,確保電極與眼球表面緊密貼合,且不壓迫眼球。通過腳踏開關啟動電穿孔程序,儀器 10 英寸觸控屏實時顯示脈沖波形與參數動態,便于實驗者監控整個過程。電穿孔過程中,儀器自動進行智能阻抗檢測,預脈沖測量樣品電阻,動態調整參數,確保每次電擊條件與視網膜細胞狀態匹配。同時,電弧防護與極性轉換技術杜絕了電弧損傷,突破細胞膜電荷屏障,提升難轉染細胞的成功率。
4. 術后處理
電轉操作完成后,將小鼠移回母鼠身邊,保持環境溫暖安靜。術后每天觀察小鼠眼部狀態及存活情況,確保無感染及其他并發癥發生。
結果與討論
轉染效率檢測
在電轉后 3 天,取小鼠眼球,制備視網膜冰凍切片,通過熒光顯微鏡觀察綠色熒光蛋白(GFP)的表達情況。結果顯示,視網膜各層細胞均可見明顯的 GFP 熒光信號,尤其是神經節細胞層、內核層和外核層,轉染效率較傳統方法提升超 40%(基于威尼德內部測試數據)。這得益于威尼德 Gene Pulser 830 方波型電穿孔儀的高強度電場瞬時重塑細胞膜通透性,實現了核酸大分子的高效遞送。
細胞存活與組織損傷評估
通過蘇木精 - 伊紅(HE)染色觀察視網膜組織結構,電轉組小鼠視網膜各層結構清晰,細胞排列整齊,與對照組相比,未出現明顯的細胞壞死或炎癥反應。臺盼藍排斥實驗顯示,電轉后視網膜細胞存活率達 90% 以上,表明該電轉化技術對視網膜組織損傷小,保證了后續實驗的可行性。
與傳統技術對比優勢
傳統的病毒載體轉染方法存在制備周期長、成本高、載體容量有限等問題,且可能引發免疫反應。而威尼德 Gene Pulser 830 方波型電穿孔儀介導的活體電轉化技術,無需病毒包裝,可直接遞送 DNA、RNA 及蛋白質等大分子,操作簡便快捷,成本低,同時避免了病毒載體的潛在風險。其全波形智能監控系統確保實驗過程透明可控,數據可追溯,助力科研結果的精準復現。預編程優化系統內置常用細胞株參數庫,一鍵調用,同時支持自定義脈沖參數,適配新生小鼠視網膜等復雜場景,展現出強大的靈活性和適用性。
技術優化與注意事項
在實驗過程中,發現電穿孔參數的優化是影響轉染效率的關鍵因素。電壓過高或脈沖次數過多可能導致細胞損傷,而電壓過低則轉染效率不足。威尼德 Gene Pulser 830 的智能阻抗檢測功能能夠根據樣品電阻動態調整參數,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此外,注射質粒的濃度和體積、電極的貼合程度以及小鼠的日齡均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需嚴格控制實驗條件。
應用前景
基礎研究領域
該技術可廣泛應用于視網膜發育相關基因的功能研究,如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結合電轉化,可實現視網膜特定基因的敲除或敲入,研究其在視網膜細胞分化、神經環路形成中的作用;siRNA 遞送可用于抑制目標基因表達,探索基因在視網膜疾病發生中的機制;干細胞重編程研究中,電轉化技術可將重編程因子高效導入視網膜干細胞,為視網膜再生醫學研究提供新途徑。
轉化醫學領域
在活體腫瘤電轉方面,可針對視網膜母細胞瘤等眼部腫瘤,通過電轉化遞送治療性基因或藥物,實現精準靶向治療;疫苗開發中,電轉化技術可將抗原基因遞送至視網膜相關免疫細胞,誘導免疫反應,為眼部疫苗研究提供新思路;體內基因治療方面,對于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如色素性視網膜炎、先天性黑蒙癥等,電轉化技術可將正常基因導入視網膜細胞,為基因治療的臨床應用奠定基礎。
農業與工業領域
雖然研究聚焦于新生小鼠視網膜,但威尼德 Gene Pulser 830 方波型電穿孔儀的廣泛適用性使其在農業與工業領域也具有巨大潛力。在植物遺傳改良中,可用于植物原生質體的基因遞送,加速農作物品種改良;酵母工程菌構建及微生物代謝工程中,電轉化技術可高效實現外源基因導入,提高工程菌的生產效率。
威尼德 Gene Pulser 830 方波型電穿孔儀憑借其革新的方波脈沖技術、智能監控系統及深度的技術服務支持,已成為超 500 家頂尖科研機構的信賴之選。無論是基礎研究中的精準基因操作,還是轉化醫學中的創新治療探索,該設備都為科研人員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術平臺。目前,威尼德提供免費技術方案咨詢及產品試用服務,助力科研人員攻克轉染技術壁壘,推動生命科學研究及相關領域發展。
參考文獻
1. 氧誘導新生小鼠視網膜病變中血管新生和氧應激相關基因表達的變化 [J] . 余增洋 ,龔陳媛 ,張國慶 . 中國藥理學通報 . 2014,第010期
2. 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在氧誘導視網膜病變新生小鼠模型中的表達 [J] . 董寧 ,褚利群 ,肖林 .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 2012,第004期
3. 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在氧誘導視網膜病變新生小鼠模型中的表達 [J] . 董寧 ,褚利群 ,肖林 .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 2012,第004期
4. 新生小鼠視網膜組織中MCP-1的表達變化及意義 [J] . 董寧 ,褚利群 ,肖林 . 山東醫藥 . 2011,第026期
5. MMP-2在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新生小鼠模型中的表達 [J] . 姜雙 ,陳曉隆 . 遼寧醫學院學報 . 2009,第006期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